教海探航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余梦)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如何围绕学生展开,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现在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拟从直观性、操作性、创新性等方面入手,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就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年龄特点 潜移默化 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刚入学不久,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即使上课了,也是要玩一会儿才会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并且时间往往不会超过10分钟,这很让老师、家长“头疼”,结论为患了“多动症”。 所以,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大部分老师还让学生坐成一条线或一个姿势,学生上课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课后又怕出安全事故,对其如影随形,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孩子的天性被扼杀,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读书成了负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那么,教师应采取哪些教学策略更好的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呢?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低年级数学教材特点,下面我根据近年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谈一谈: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让学生获取知识,激发生学习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将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促使学生思考,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六一联欢会入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漂亮的会场,有彩旗、气球、灯笼。还有可爱的小朋友在跳舞。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种场面吸引住了。这时我问学生,从图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我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新课。又通过观察找出规律。这时我又创设各种情景图,如:我能行,我会做,你知道吗?你会摆吗等等。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并得出结论,这时,我又问:你们愿意去数学王国探究吗?教师出示数学王国,并且有许多小人物站在门口挡住了去路,只要能完成他们提出的要求才可以进入数学王国。这时学生的求知欲被又一次激发。他们都跃跃欲试。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学生觉得很轻松,愉快,收获还不少。下课了,有的孩子说:我喜欢这样的课,有的说我觉的这节课很有意思,一点也不累。我听了心里甜甜的。
二、让孩子动手,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新知识,从而培养思维品质。
教育者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而教,人类的知识凝聚着知识、情感、伦理。真正价值就在于用脸、手、说表现出来。学生知识是从体验中感知出来的。
人们常说,听了记不住,看了印象深,做了记得牢。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积极思维,获取知识。但在让学生进行每一项操作之前,我都要让他们明白操作的意图,要求他们看清题意,先想好,在操作中,要做些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去做的毛病。如:在教学“比一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学生根据题意就是不能很准确的列出算式,我就引导学生,动手来摆学具: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先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最后让学生到投影仪上展演,老师再及时在黑板上摆出图形:
○○○○○
□□□□□ □□ 5+2=7
并且在摆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与□要上下对齐,这样才方便观察。同样,在教学“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或者“先多几再少几”、“先少几再多几”的应用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等等都可以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明白算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操作完成后,要给学生一个及时反思的时间,要让学生得出的结果经历由“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并且学会用语言来描述。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可以先让他们看着自己所摆的学具试着说,或者与同桌、小组讲讲“悄悄话”,这样,人人有机会讲,最后再让优生做示范,带着学习困难的学生讲,既突出了个别,又照顾了全班,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 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发展。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初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技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因为游戏活动的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到好处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满足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并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学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要因势利导,要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买文具”的游戏,请一位学生当店主,其他学生是顾客,到文具店来买东西。学生热情高涨,买东西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望着“商店”里的东西,迫不及待,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又及时地把“商店”里的物品变成简单的元、角、分的换算,让学生看着标出的价格和手中的钱进行计算,从而准确的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游戏中,学生学而不厌,课堂练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气氛浓厚,学生乐此不疲。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认识到运用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在情感交流中统一,让教与学达到配合默契的境界。
教师的情感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的影响特别大。他们会随你的激情进入到兴趣之中,随你的鼓励投入到认知之中,随你的表扬沉浸在成功之中,当然也会随你的无精打采、指责漫骂、急躁冲动而影响学习。所以,教师良好的情感也是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一部分。
真心赏识学生,能使师生达成默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就会有意或无意地指导、肯定、鼓励学生,日积月累,学生对老师也会产生更深的信赖,对自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作更大的主观努力,从而在师生间发生了某种微妙的作用。这种作用会在师生间产生“心领神会”的感应,在课堂内就会出现教与学配合默契的境界。
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始终进行着思考的脑力劳动,其中自身还进行着毅力与恒心的考验。在这个认知心里活动中,学生把老师的表情看作成功与否的信息。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总把自己也视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共探讨,共求知,并让自己的欢乐与学生的进步同步。教与学是一个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教师在与学生同乐的时候,也在把自己美好的品质教育着学生,使他们也学会当同学取得进步的时候,自己也应该真心去祝贺。所以,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课堂内教学活动的交流会潜移默化于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教师美好的品格。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现的主体,教师要切记,自己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尝试探索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足够的空间。教育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别具匠心的创造。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让快乐陪伴着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让我们在付出中获得回报,在平凡中收获精彩,在改革中与快乐同行。
参考文献:
1.《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作者:施良方、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张万龙;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00年04期
3.代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