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罗时明)
中国学生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很不足,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造成的,也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那就是教师只顾照本宣科,缺乏创新.在课改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教师把自主学习融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积极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是教师指到哪里,学生就走到哪里.学生的思想被束缚,被教师的观念所控制,为了简单地学习而学,忽略了新课改提倡的探究教学。创新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养成善于探究、提问、质疑的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能正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自觉地、积极地营造民主课堂气氛,主动地转换角色,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从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把教师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去创新,使问题的答案不拘泥于某一定性结论,积极寻求多元答案、思路,拓展思维空间。
二、重视数学思想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首先是思想情感的突破。教学时要以数学思想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并对数学思想加以点拨,这样在教学中既是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又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数学思维。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掌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利用思想方法参与数学模型的构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继而练就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逐步提高质疑思维能力,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有批判精神,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
三、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猜想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学问题进行直觉试探,从而形成某种假设的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离不开猜想,数学中很多定理、公式大多是先经过猜想,然后再证明其正确性。没有猜想也许就没有数学的今天。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著名的费马大定理等。可以说是猜想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猜想是一种创新,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观思维,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思维,以真正地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着把自己的全部机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应多创设使学生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诸如:“这一性质是怎样发现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等等.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的结论,如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四、有效避免学习中的负迁移
在学习中往往要进行迁移,在心理学上,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说将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
迁移又分正迁移、负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作学习的正迁移;反之则叫做学习的负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新旧知识之间从形到质的联系与区别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有时会产生负迁移,这常常会使我们的学习误入歧途,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迁移教学时要把好关。
总之,在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一个与时代步伐相融的新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数学学习离不开创新,学生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在层出不穷的新知识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提高的东西,才能使思维得到发展。